浏览数量:151 作者: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2-05-28 来源:本站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有效促进园内教研活动的开展,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的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5月11日,区一实幼尧顺园音乐教研组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活动开始,分别由张云娟老师和夏逸群老师带来两节集体活动。张老师为了结合本月的母亲节活动,选择了《妈妈我要亲亲你》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同时在动听的旋律中很轻松地能知晓五官,并产生了与妈妈之间的亲密感情。
夏逸群老师执教的中班歌唱活动《拯救大蛀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感受歌曲欢快、有趣的情境,体验游戏的快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孩子走进音乐世界,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游,孩子们真正的做到了在玩中学。
活动结束后,音乐教研组组长夏逸群老师带领着组员们针对许主任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研讨:
1. 如何鼓励幼儿大胆的演唱歌曲?
2. 每节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中是否都要出现图谱?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观摩活动结束后的深度研讨,总结每一次活动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探究了实用、有趣的音乐教学方法。未来我们将在音乐教研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陶冶孩子的情操,带给孩子更多“美的愉悦。”
孟斯涵老师:“角色扮演等游戏可以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让幼儿在游戏的趣味性中热爱音乐并快乐的歌唱。”
沈丹丹老师:“关于如何让孩子大胆的演唱歌曲,我觉得可以利用教具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自豪感。”
顾爱萍老师:“图谱可以转变形式,如用玩偶替代图谱,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最后由夏组长进行总结,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3-6岁幼儿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而音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幼儿仅仅通过听觉去感知音乐和把握音乐具有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就需要搭建支架帮助幼儿更好更科学地感知和表现音乐。图谱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具体形象的图谱,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够刺激幼儿的视觉,幼儿通过视觉、听觉双重感知,建立起图谱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从而能更快更好得理解音乐、记忆音乐,获得音乐核心经验。
《学记》中说,相观而善谓之摩。此次音乐教研之旅体现了老师们以乐激趣、以乐养德、以乐蕴情的活动思想,对执教老师来说是一次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和检阅,对观摩的老师来说,更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探索、反思的良好互动。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一直努力在前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