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尧辰园 发布时间: 2023-11-23 来源:本站
科学游戏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一扇窗,更是幼儿提升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什么样的科学游戏才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呢?为增强教师对科学游戏的设计能力,更好地在游戏中引导、支持幼儿的探索。区一实幼集团科学教研组于2023年11月21日上午在尧辰分园开展了“妙趣童心,探索自然”为主题的沉浸式教研活动,尧辰分园郭瑞雪老师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
首先,许艳组长为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要流程并详细讲解了“科学组听课记录”中针对科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思考进行评析及“科学区材料的有效性观察记录表”的具体操作方法,重点强调在分析调整中要结合“科学探究”中该年龄段的核心经验,结合观察到的幼儿实际情况,反思幼儿的视角在哪里,提出调整方案。
随后,竺之梅老师和孔志恒老师分享交流了上次教研活动中观摩到的科学探究游戏在园内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有效解决的策略。
游戏分享后,郭瑞雪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第三章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结合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各年龄段幼儿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考思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设计制作能力等关键性经验,并提出本次研讨问题:“科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思考?”、“我们的选择:幼儿的视角在哪里?针对观察到的实况,如何调整材料的提供?”
接着,大家观摩了赵响老师执教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吹泡器吹泡泡,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观摩结束后,郭瑞雪老师进行了课程故事分享《树的项链》,此课程故事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几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树制作项链?如何精确地对树干的周长进行测量?用什么材料制作项链?以“孩子主动探究为主,教师提供支持”的方法来开展探究活动。
课程故事分享后,教师和幼儿自由体验彩虹桥、鸡蛋沉浮、泡泡龙、龙吸水、彩虹雨、我会测量、分离实验等多种科学小实验,教师和幼儿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喜欢的游戏,通过沉浸式游戏体验等活动,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发现成人和儿童视角的不同之处。
游戏体验后,教师们就赵老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并根据《集团科学教研组科学区材料的有效性观察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在探讨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
1.集体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需要更加严谨,以幼儿为主体。
2.小结评价中,针对幼儿的不同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进行验证。
3.自主游戏前期需要带领幼儿了解表格记录方法以便幼儿操作。
4.记录单可以用数字、画图、图表等多元化方式记录。
活动的最后,许艳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她对承担本次教研活动任务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同时针对研讨的话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便后期活动的更好实施与开展。
科学活动的设计出发点:
1.活动目标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活动内容要来自幼儿的兴趣需要。
科学活动的组织要注意:
1.情境设置要有趣,进行多通道学习。
2.幼儿操作材料与目标要高度链接。
3.观察、操作要求要清楚。
4.验证要及时。
5.适时进行操作小结。
幼儿的视角在于:“我”是有任务意识的;“我”会质疑的;“我”能看懂操作单的;
“我”会和同伴合作的等。针对幼儿的视角,许主任就科学操作材料的卫生问题、操作时长问题、科学探究核心经验问题引发大家思考。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也是一次经验的积累,本次沉浸式教研活动,为教师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科学游戏指明了方向。科学之旅,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