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美一实幼·园所新闻】 从自然角到自然博物角之再探索 ——月桂园开展自然博物角中期汇报活动

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月桂园     发布时间: 2021-11-05      来源:本站

大自然是一本“活”的书,万事万物容纳于其中。幼儿园的自然博物角是提升幼儿探究能力,促进幼儿经验生长,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有利场所。继上次自然博物角创设观摩活动后,各班级针对大家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对本班自然博物角进行调整。2021年113日,区一实幼月桂园组织开展自然博物角中期汇报活动。

本次活动以分班级汇报的形式展开,教师将幼儿平时参与自然博物角环境创设、材料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性的照片以PPT的形式记录,并细致进行讲解和介绍。

小班组将自然博物角的观赏区缩小,增设了幼儿操作体验区。小一班增设了气味瓶区域,并与生活区联动,孩子剥下来的橘子皮放置到气味瓶中,并闻一闻、看一看,多感官参与其中。小二班认养了易存活的蜗牛,收集了各种的土,并与适合蜗牛生活的椰土联系,孩子在认识土、收集土和玩土的过程中收获感知、操作和体验。小四班以树叶为主题,增设了认知区、展示区和体验区,“我和叶子做游戏”让人眼前一亮,包括树叶印染、树叶粘贴和穿树叶游戏等。

小三班王媛老师指出自然博物角是专门为幼儿设计、体验感知,结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以幼儿为主题,感知自然现象的,并强调自然博物角应注重趣味性、互动性、科学性和变化性。介于这样的认识,小三班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将自然博物角的主题调整为沙子,颜色多彩的彩沙区深受孩子喜爱。

中班组的老师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也对自然博物角进行改造。中一班和中二班基于幼儿去昆虫博物馆的已有经验,了解到幼儿对蝴蝶比较感兴趣,将博物馆调整为蝴蝶主题,并追随幼儿生发出各种探究活动。中四班对原有关于萝卜的种植区、操作区和探究区进行思考和反思,引出对根茎类植物的探索与研究。

中三班陆忆老师也对自然博物角进行解读,并结合中国菇菌博物馆,向大家介绍符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的蘑菇自然博物角的设想,在陈列区幼儿担任小小解说员,对自己比较了解的菌类进行解说,并录制成音频。参观者通过扫一扫二维码的方式直观了解各种菌类,想法特别新颖。

大班组在陈列方式、科普墙面和幼儿操作等方面进行调整。大一班和大二班的《百草园》博物馆中借助瓶子、格子,利用悬挂、立式等方式进行陈列,还增添了做香包、中草药扎染、凤仙花染指甲和染绳子等幼儿操作,让博物馆更富美感和操作性。

大三班和大四班的《五谷磨房》博物馆将原有空间放大,并根据户外种植内容——水稻,增设科学家认知区、农具区和美食展示区,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以及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最后,陈主任指出在自然博物角的环境创设中,应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的发展,遵循儿童性、可见性、安全性,以及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性的原则,并与区域联动,增强区域之间的融合,利用自然博物角,充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自然博物角的界定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也为教师搭建了一次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创意和思考。我们将继续站在幼儿视角,基于幼儿、立足幼儿,让幼儿从最美角落中发现美好、走进自然。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