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46 作者: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2-08-24 来源:本站
缘起:进入大班以来,孩子们的入园时间相较于中班提前了十分钟。在楼下操场进行晨间锻炼时,有几位小朋友总是在这时候才来。队伍里的孩子会远远地就喊:“你怎么才来啊,我们都热完身了!”“熙熙,你又迟到了。”在晨谈中我们也就部分孩子的迟到问题进行了交流,孩子们一致认为,要让每天早晨的入园就像爸爸妈妈上班“打卡”一样,这样很多人就不会迟到了。花花认为:“我们没有机器打卡,但是可以用笔写呀,谁来了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子衿说:“对,这个叫签到,爸爸妈妈来开家长会的时候就有签到表记录的。”
通过日常的观察与倾听孩子们的对话,我发现仍有部分幼儿对时间观念缺乏一定的认知,自我的时间管理能力还较弱。大班下学期,时间观念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他们来说十分重要。每天按时来园、自主签到,是他们进行自我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基于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我接着孩子的话题,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为什么在早晨要进行签到呢?”
俊辰:“这样老师能知道哪些小朋友来了,哪些小朋友没来。”
子涵:“哪些人没签字,就知道哪些小朋友迟到了。”
萱萱:“就像上学打卡一样,能让小朋友每天准时上幼儿园。”
教师思考:自主签到是幼儿自主入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趣的晨间签到方式不仅能让幼儿养成记录自己上学的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中大班幼儿应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大班幼儿能够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并愿意用图画和符号的方式表现事物。教师应在一日活动中满足幼儿这一愿望、支持这一技能,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
设计签到表
我的表格我做主,对于签到表的设计,孩子们也是跃跃欲试。孩子们讨论着自己对于表格设计的想法:“要用12345来表示一个星期的五天。”“我们班有36个人,要有36条横线,每个人都要签名的。”这不,大家就动手开始画起来了。大部分孩子的表格是呈现了横排是星期、竖排是名字,他们一致决定明天开始就用这样的表格进行签到。
快来签到啦!第二天一早,孩子们早早地在签到桌前排起了队,依次在表格里写下自己的名字。经过几天的签到可以看出幼儿非常积极,但是班级门口出现爆满的情况,签到的队伍很长,还有小朋友会催促前面排队的人:“能不能快点儿呀,都等很长时间了。”
教师思考:《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对于签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孩子们会有哪些解决的策略呢?我们把问题抛还给了幼儿,鼓励他们自己想解决办法。
整改签到表
我把孩子们签到出现的问题拍了下来,和他们展开了第二次的讨论:“在签到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萌萌:“我们只有一张签到表,小朋友排队的时间太长了。”
小小:“签到表上没有写时间,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几点来的。”
瑾萱:“很多人写名字太慢了,我明明来的早,有时候还没排到我就要下楼锻炼了。”
可以看出,我班孩子对于班级的签到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说明孩子们对于每天早晨的签到也很感兴趣,于是我进行了追问:“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让签到更快、更方便呢?”康康提议:“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小组来签到,这样分开来签字就快一点。”悦悦认为:“我们可以直接打钩呀,在表格上直接打印好所有人的名字,来的人就打钩。”
于是,针对出现的问题,追随他们的想法,我们一起对签到表进行了升级。我将他们的想法整合,将电子版的签到表进行了调整,分小组进行了签到。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再次讨论对于签到表的看法。
“这样看不出来我是几点钟来的。”“怎么样算是迟到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再次改进了签到表,变成了一张有时间的签到表。我们在签到处放置了时钟,有挂钟和电子钟两种,鼓励幼儿记录时间;并且由晨间活动的7:55分作为作为迟到和不迟到的分界点,迟到的小朋友要用红笔记录自己的来园时间,这样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教师思考:签到表的整个改进过程都是结合本班情况开展的,过程中有记录和分享的内容,也有遇到困难讨论问题的环节,这也是幼儿挑战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绝大部分幼儿在自我提醒和他人提醒下逐渐养成了自主签到、不迟到的习惯。但是在表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幼儿有连续的“红色记录”出现,尽管签到很积极,但是他们对于表格上的“时间”还是缺乏一定概念。
分享早到和迟到的不同感受
在签到表上早早地签字的孩子和来的迟一点的幼儿,大家在班级里有什么不一样呢?
佳颖:“来得早我可以先拿小抹布去打扫教室的卫生,做值日生。”真真:“来得早可以在下楼锻炼之前先在教室玩一会儿玩具。”悦悦:“我可以当畅美小天使。”又萌:“我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自主游戏。”
接着,请迟到的小朋友分享感受。宇辰说:“来迟了很多事情都做不到了,我想玩的店铺人选满了。”梵梵:“我迟到的时候,小朋友已经吃过点心了,我只能一个人单独吃。”
原来,早来十几分钟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时间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在做事情中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关于“时间是什么”的话题,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子衿:“时间是可以给我们用来做事情的,可以花时间去画画。”
萱萱:“当我们觉得无聊的时候,时间过得很慢,我们开心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
博歆:“时间就是我们长大了,从小时候到现在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他们幼儿园里寻找时间:时间是石榴树开花了、时间是菜地的的小菜苗结果了、时间是爬山虎长出新叶越爬越高、时间是操场的地越来越旧……时间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教师思考: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时间概念的培养很重要。懂得守时、惜时、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养成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他们对于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很感兴趣,期待且疑惑:课间十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鼓励幼儿自主体验课间十分钟,并且进行合理的规划。
体验课间十分钟
疫情期间,我们在线上进行了“幼小衔接”的系列活动,其中之一是“云参观小学”。班级沫沫小朋友的妈妈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随着活动的延伸,我们牢牢抓住“时间”这个切入点,带孩子们开展了“模拟课间十分钟”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知道要把时间合理分配才能提高做事效率并能了解和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第一次体验: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呢?孩子们纸上画下了自己的计划。想做的事情有这么多,就一起来体验一下吧!我播放了下课铃声,并用计时器按下了10分钟的倒计时,孩子们纷纷四散开来去活动了。体验结束后,孩子们与同伴分享着自己的感受。铭铭认为课间十分钟很“美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真好。梦梦认为课间十分钟有些短,刚和好朋友一起找到喜欢的材料开始游戏,时间已经到了,还没来得急上厕所呢。第一次在幼儿园体验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对于这样新奇有趣的尝试都有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十分钟内不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做完。
孩子们发现自己课间十分钟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做的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合理?针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我们又进行了讨论。
同同:“不能把玩游戏放在前面,如果先玩游戏,就没有时间喝水、小便了。”
涵涵:“课间十分钟可以跳绳、踢毽子,做些短时间的锻炼,还可以收拾自己的桌子。”
佳佳:“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上厕所,因为小学上课时间很长,如果不去上厕所,上课就不能去了。”
小小:“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整理书包,文具盒和削铅笔。”
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意识到一定要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二次体验:这一次两人一组,一人是时间记录员,一人是小学生体验员,记录员负责记录同伴做每件事的顺序和所用的时间。在这次的体验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课间十分钟的安排更合理,能够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先做完。
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到底是什么样的?基于幼儿的问题,我们通过观看小学生的视频,了解他们在课间十分钟都做哪些事情。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学课间十分钟的了解。
教师思考: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也是最好的认识时间的教育内容,因此从幼儿生活环节入手进行渗透是培养幼儿时间概念的有效途径。结合集体教学活动《认识时钟》,链接幼儿在生活中看到的时钟的经验,引导他们观察认识钟面,在实际操作中知道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拨钟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有不一样的发现:“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才动了一格耶”、“12点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都是对着12的”、“6点的时候钟表上是一条竖线”。他们两两合作,相互进行看时间拨钟或者拨钟说时间的游戏。
制定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记录墙
结合班级一日生活的内容和相应的活动时间,孩子们想用绘画和拨钟的形式呈现。他们商定每天由小班长负责插放相应的活动图片,按照活动的顺序进行排序,且内容旁边都有相应的钟表显示时间,让大家看着图片对比时间,按时做事。如此一来,孩子们对于一日活动中的时间观念更强了。
教师思考:为了让孩子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将其贯穿到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对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需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更需要家园形成一致的教育。可以以多种形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在家的生活学习计划,家长与孩子亲身体验,相互影响,多种形式培养孩子时间观和珍惜时间的情感。
亲子制定计划
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在幼儿园的一天,在规定的时间做什么事,那么,你们在家里,会做哪些事呢?在什么时间做?孩子们争抢着回答:“回家我要下楼练习轮滑、我要画画、我要去跳舞等等。”同时,我在班级家长群里分享了一本绘本《时钟王国》,鼓励幼儿在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大部分孩子认为自己要做时间的小主人,给自己的生活做计划表。我鼓励他们和家长共同制定了晚间计划和周末计划,并拿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在家长朋友们的共同监督下,孩子们能够认真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表做事,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时间管理小主人。
教师思考:结合近期的热门话题——毕业季,回想这三年的点点滴滴,我和孩子们一样,充满快乐的回忆。临近毕业,怎样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时间,珍惜亲人、朋友、老师,更加得到情感的升华呢?
定格时间
我与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要毕业了,在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呢?”孩子们从小班说到中班、说到大班,经历的事情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用画笔记录下了在幼儿园生活中最难忘的事,汇集成了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在日历上上记录印象深刻的事情:第一次在园做核酸、做防震演练、穿上小军装、全园师生大扫除等等,更是用毕业照定格了班级36张稚嫩的笑脸。
倒计时的纸张一天天在变少,在每天的谈话中孩子们感悟自己成长也是时间的流逝,终究要离开幼儿园,飞向更高的远方!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同伴、对老师、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之情。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系列围绕“时间”展开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高涨,其中对时间有了更深度的认识和体验。这不,孩子们入园迟到的现象有所改善了;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合理的规划;他们越发珍惜剩下的在园时光。
最后,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最美的瞬间,写下最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