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美一实幼】思有准备的环境,促有深度的学习——区一实幼集团学习环境核心研究组教研活动(一)

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尧辰园     发布时间: 2024-03-18      来源:本站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积极创设丰富适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更好地倾听儿童的声音,追随儿童的脚步,在适宜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发现和看见儿童的学习,发挥环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师创设学习环境的能力2024年314午,区一实幼集团学习环境核心研究小组成员齐聚尧辰园,开展了主题为思有准备的环境,促有深度的学习”的教研活动。

计划解读,领航致远

张倩组长介绍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安排依据前期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梳理了组员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明确环境的“互动性、参与性、支持性、差异性”四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本学期学习环境核心研究组将以“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区域游戏环境”为主题通过研理论、研环境、研策略三步走的形式开展沉浸式教研,并新学期的计划进行了解读,帮助组员明确教研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微信图片_20240318125619.jpg

教研内容:

1.阅读增能 形成对支持性环境要素的基本判断

2.现场诊断 审思环境支持幼儿学习的价值所在

3.智慧碰撞 生成儿童视角下区域游戏环境样本

教研目标:

1.聚焦班级区域游戏中学习环境的创设,研讨如何“支持幼儿自主参与决策”以及拓展提升“幼儿游戏中的经验”两大问题,研思并行,梳理创设学习型区域游戏环境的支持性策略。

 2.通过共读共思的理论学习、聚焦问题的现场观摩、凝练策略的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沉浸式教研活动,以研促评,初步形成区域游戏环境评估指标,让区域游戏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幼儿的需求,让材料投放更好地支持幼儿学习。

 3.帮助组内教师明确学习环境创设之内涵,革新教师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理念,达成一定共识,进一步提升班级环境创设质量,助推幼儿学习与发展。

理论先行,铺垫经验

张倩组长带领大家进行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环境创设”内容的对比和解读,通过找出关键词、对比相同点从而明确学习环境创设之内涵。



明晰一个核心:有意义的环境支持儿童学习并从中获取新经验。

转变一个视角:将教师视角转变为儿童视角,创设儿童喜欢且支持儿童学习的环境

案例分享,互学共长

  郭瑞雪老师分享了在《过大年》主题下根据本班孩子的经验、以问题为导向生成的游戏和环境。郭老师具体讲述剪纸馆》如何打造促进儿童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及儿童有效地参与环境创设的做法,把“儿童视角”“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实践中,以儿童需求投放有层次的游戏材料,通过观察正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真正让儿童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游戏的小主人,在自主游戏中自主学习大胆表达、互动交流、获得发展。

   随后,在郭老师的带领下组员们走进了大班《过大年》主题下游戏街区。在游戏的开放现场,老师们了解每个班级游戏区的项目化活动内容,看到了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课程环境创设,看到了幼儿专注愉悦的游戏状态,看到了师幼互动的亲密关系,处处彰显着儿童、教师、课程之间的融通

微信图片_20240318125615.jpg

聚焦环境,共享做法

学习环境核心研究小组成员聚焦“班级空间不足,该如何充分利用墙面、柜面、隔断等打造和幼儿能充分互动的学习环境?”这一话题,结合图片视频分享本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通过教师们对于班级环境创设的分享,张倩组长肯定了教师对班级学习环境创设有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创设有意义的区域游戏环境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合理的空间布局,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动静分区:注意动静交替,合理规划好“动区”和“静区”,并规划好“动线,让区域间形成互动和互通。

不破不立:区域的设置不能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兴趣需要问题发生综合考虑,定期变换环境布局

2.丰富的区域种类,满足幼儿个体需求

领域均衡: 班级区域种类的多少与范围大小,实质上并无定论,但都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依据《指南》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尽量使区域游戏内容得到均衡发展。

层次分明:同样的游戏区,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教育目标有何异同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教师需综合判断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情况、问题需求等,有层次地调整区域游戏教育目标。

3.多元的墙面布置,打造互动学习环境;

儿童海报:实现从主题墙到儿童海报的变化,将主题墙从“环境创设的工具”转向“学习过程的呈现”、将“教学逻辑的设计”转向“儿童立场的表达”。

游戏互动:墙面也可创设能与幼儿互动的游戏活动,但游戏内容应区别于桌面游戏、墙面高度要适宜幼儿操作。

4.细化的材料投放,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尊重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性,通过不同的材料投放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长与收获。

层层递进:同类型的材料可设置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的难度,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地设计出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个别化学习材料。

同时梳理了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境创设策略应关注以下四个层面:

1.环境设计的创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教师要基于幼儿真实的想法和问题,邀请幼儿一起讨论空间布局的规划和环境创设的主题。

2.设计环境时邀请幼儿参与。

对于在哪里布置环境,选择什么内容,如何构图,确定什么样的审美基调,教师都要尽可能倾听幼儿的想法、满足幼儿的愿望。

3.环境的布置满足幼儿的需求。

教师在邀请幼儿一起布置环境时,要注意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游戏和生活的需求)、心理需要(尊重和挑战)。

4.环境的评价追随幼儿的反应。

评估现有的环境好与不好、美与不美、变与不变、做加法还是做减法,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要基于幼儿的参与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来确定。

引领提升,蓄能领航

  活动最后,学习环境核心研究组的顾问朱欢捷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指导朱园长对本次活动表示充分肯定,教研现场能把老师们都卷入其中,帮助大家解决当下实际问题同时提出

1.学习环境应是动态的,易于孩子参与和操作的环境,各园能够结合园部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创设学习环境,不同的做法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实践的

2.大家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性、互动性这两方面做比较好,但是在幼儿对环境的自主参与决策、环境的评估和价值参与的话题选择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

3.教师们在分享班级环境创设中大多数关注是孩子作品的呈现方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应体现孩子怎么去学以及怎么样利于孩子去学,根据学习的路径和需要去调整环境。

4.需关注环境创设的主题以及孩子想要探索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兴趣需求、学习需求年龄段需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环境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学习、获得成长。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于班级学习环境创设又有了新的思考,相信老师们定会将今日所思所感化作行动,在有限的空间里创设无限的可能性,切实让班级环境支持幼儿全面发展!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