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月桂园 发布时间: 2020-06-18 来源:本站
我们应当重视儿童艺术教育,用音乐与美术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
——陈鹤琴
美工区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我们在投放材料时更多的会关注材料的艺术价值,将艺术教育的目标作为首要因素,而忽略了隐含的教育价值。为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在美工区的指导策略,充分体现美工区的价值,6月18日中午,我园美术教研组开展了美术教研活动,朱静雯组长主持的本次活动。
美工区有哪些隐含的教育价值?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妙招有哪些?陈艳琴老师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根据班级中的实际情况和对《美工区投放的“加”与“减”》、《方寸之间自有天地》两篇文章的解读开展了分享活动。
活动伊始陈老师将幼儿实例与本班美工区的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梳理了美工区的隐含价值:秩序感,规则意识,坚持性,创造性和多元化。接着,陈老师以自身经历和生动形象的实例出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加减法”:增加材料的有序摆放,减少随意堆砌;增加材料探索的时间,减少任务型要求;增加启发性欣赏材料,减少统一性的要求;增加多种呈现载体,减少单一的平面呈现。
随后,老师们纷纷畅所欲言,围绕陈老师的分享和现阶段本班开展的美工区活动展开交流讨论。
最后,朱组长肯定了老师们尊重幼儿,大胆放手的观点并指出,对于美工区我们仍存在着“开展美术活动前将前期铺垫放在美工区”和“将美术活动中没有画完的作品在美工区”两个误区。教师们应该将铺垫放在活动前的谈话活动中而非美工区,在美工区活动中遵循幼儿的兴趣,适时放手。
美工区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也是多元的。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对于美工区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美工区改进策略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让美工区真正成为幼儿探索,操作与创造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