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月桂园 发布时间: 2020-10-23 来源:本站
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园领导和主任前期对各班区域游戏活动进行观摩指导,针对各个班区域情况,从空间布局、区域设置、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丰富性、观察指导等方面与各班教师详细交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老师们根据自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整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提高教师分析解读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的能力,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2020年10月22日于区一实幼月桂园多功能厅进行重点区域改造前后分享交流园本研训,此次活动由陈琛主任主持。
研训伊始,各班老师逐一分享班级重点区域改造现状,所有与会人员认真倾听。
美工区
小三班:老师根据小班幼儿写写画画的年龄特点设置涂鸦墙,在绘画中的快乐中提高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小四班:老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糖果,从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出发,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糖果”,简单搓圆到螺旋棒棒糖再到包装糖纸,一步一步激发幼儿挑战的激情。
中一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大量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用于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在美工区的环境营造上注意整体搭配,将艺术欣赏渗透到日常,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作品呈现的载体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墙面,桌面,创意利用纸袋,独角兽、自然物组合造型呈现等。
阅读区
中二班:阅读区的你画我猜的环节,充分挖掘幼儿语言天赋,提升幼儿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大一班:对班级的阅读区进行位置调整,设立图书医院,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亲子阅读打卡,并设立了图书管理员。在好书推荐上有所创新,由以往老师和家长去推荐变成孩子自主推荐,并用绘画的方式来阐明推荐理由。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来做阅读区的小主人。
大四班:将阅读区和美工区串联,用孩子的作品装饰美工区,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增加图书投放数量,记录每日阅读打卡,邀请幼儿图书漂流分享及幼儿共同自制小书,在阅读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让阅读成为悦读。
建构区
中三班:老师通过定期连续的观察,发现区域中的实际问题:建构区材料增添但幼儿仍旧不会搭建。针对该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要将自主权还给幼儿,要跟随孩子的脚步。
中四班:从建构区的空间布局上进行调整,从材料,支架和搭建技能上出发,以幼儿为主的设置区域,让孩子做游戏真正的主人。
大二班:老师对建构区各年龄段搭建技巧和理论进行深刻的学习,最大化利用空间支持幼儿的建构游戏、投放丰富的建构材料、,保留幼儿作品的痕迹让幼儿可以持续合作进行创作。美工区和建构区进行串联,将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为建构区环境的营造,实现了区和区之间的联动。
大三班:能围绕孩子们之间生发的新话题,有选择的将材料投放在各区域主题活动,与主题融合,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
其他区域
小一班:老师采用视频讲解的方式,感受益智区充分利用桌面,柜面和地面,对幼儿进行人员分流,为幼儿专注游戏的环境。生活区由之前的叠衣服,叠裤子等生活技能方面的游戏向结合生活经验。真实手工制作的活动过渡,孩子们在榨果汁时分工明确,游戏时全神贯注。
小二班:区域材料的投放,是结合当下主题,在本班幼儿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亲手制作的区域游戏材料。教师亲手制作的游戏材料在区域中使用率较高,深得幼儿喜欢,在游戏中促进孩子们的能力发展。
在聆听了各班老师的区域分享与交流之后,陈琛主任肯定了老师们对区域改造付出与用心,对区域的改进及“亮点”表示赞赏,针对各班级共性问题——活动前地组织环节和活动后的指导评价环节提出具体建议:
活动前的组织:
1.围绕昨天游戏中出现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例如:规则、玩法)
2.区域中新材料的增添、新游戏的玩法介绍(时间:不超过5分钟)
活动后的评价从以下7个方面思考:
1.评价幼儿是否遵守活动规则
2.评价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
3.评价幼儿在活动中是否专注
4.评价幼儿在活动时是否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5.评价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合作意识
6.评价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创新意识
7.评价幼儿活动结束后材料的归位意识
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园本研训结束后,各班教师积极反思讲并在线上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心得。屏幕里满满的都是老师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深入的思考痕迹。
通过此次园本研训的开展,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也让教师在看到别人亮点的同时,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园教师都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坚持“尊重、开放、创新、互动”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创设更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