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22 作者:张海婷 发布时间: 2020-11-23 来源:本站
一花一世界,大自然是幼儿园教育的活教材。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小小资源库。
我喜欢的自然角
“我喜欢自然角是漂亮的,有闻起来很香的花。”
“我喜欢自然角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我可以给它浇水。”
“我喜欢可以养小鱼和小乌龟的自然角,我可以每天去和它打招呼。”
“我希望自然角里可以种上我们想种的的东西。”
小故事大分享
自然角蕴含着太多神奇的秘密!
小小的实验,大大的发现,
环境让学习发生在不经意间,
触发孩子们更多的好奇和想象。
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听……
“问诊”自然角,剖析真问题
问题1:你觉得自然角种植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2:你认为自然角应该包含什么?
问题3:《指南》中对自然角创设的相关理论支持有哪些?
围绕这三个问题,大家思考着、讨论着;现场气氛热烈、教研氛围浓厚。
杨娟老师:“ 自然角的种植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亲子种植还可以缓解小班初期与父母的分离焦虑。”
胡欣楠老师:“自然角应设置合理的区域,如观赏区、种植区、实验区和养殖区,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幼儿的能力和班级植物的特点设置区域,如幼儿记录区、多肉植物避雨区等。”
徐佳佳老师:“幼儿在自然角照顾植物的过程中能锻炼手部动作的协调灵活,也能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不同的规则,对幼儿健康和社会领域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
对话自然,各展风采
带着研讨的收获,大家走进班级,认真观摩,对头脑风暴中梳理出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地的观点碰撞。
相互学习,学有所获
观摩结束后,老师们再次进行研讨,从内容、材料运用、幼儿发展等方面对自然角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肯定了各班自然角创设中的亮点,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老师们深有所获,带着反思,再次投身自然角,从提供多元化材料、丰富幼儿实验探究等方面对自然角进行了第二次的整改。
小小的自然角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大大的支持,也为教师们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升幼儿动手探究的能力拓展了新思路。
关于自然角的小故事,你想听吗?
小四班:豆丹宝宝的到来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国庆假期前为了方便浇水和照顾,我们把宝贝们种的红薯宝宝从户外的自然角搬到了班级内。在回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们进班突然发现红薯叶子全都没有了,只剩光秃秃的杆儿了,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制造这起案件的“坏蛋”!通过我们线索搜集(它拉的臭臭)和侦查,我们找到了幕后“真凶”。原来是两条肥肥的毛毛虫!孩子们表示,毛毛虫的行为虽然很“可恶”,但是长得很可爱,于是我们就开启了饲养员之路。我们给豆丹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房子,每天在开心农场采摘新鲜的菜叶给它吃。结合色彩丰富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开展为期一周的班本课程,绘本中可爱的毛毛虫形象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毛毛虫咬出来的“洞洞”又极具游戏的趣味,让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抠一抠的过程中感受毛毛虫的有趣。
大四班:蜗牛“逃跑”记
周一早晨,丁子妍小朋友来到植物角照顾植物,突然她大喊起来:“老师,不好了,蜗牛不见了”,呼喊声吸引了好多小朋友,他们围着蜗牛的盒子讨论了起来,紧接着一场寻找小蜗牛的历险记就开始了。小朋友们行动了起来,花盆里,柜子下,草丛中……忙的不亦乐乎,最后终于找到了五只出逃的小蜗牛。“蜗牛是不是死了啊?它们都干巴巴的!”“它们怎么一动不动啊?”“它们为什么要逃跑啊?”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讨论了起来,原来蜗牛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我们给小蜗牛洒洒水,不一会儿,它们就伸出小触角,开始爬来爬去啦!
那为什么蜗牛会逃跑呢?“我觉得因为它们出去找吃的”,“太阳太晒了,它们要出去乘凉”,“可能是盒子没关好,它们要出来玩”,“不对,它们肯定是渴了,没有水喝”孩子们对蜗牛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照顾小蜗牛的事情上更加的细心了……
大自然充满了惊喜和挑战,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引发了孩子们巨大的探究热情。在孩子们的探究里,每天都有他们的新发现。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也像回归了童年,收获着简单的快乐!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爱听故事。生活中有故事,就像是加了调料,让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学习中有故事,就会给与师幼期待和追求……我们愿意一直追随孩子,并期待更多“故事”发生在美妙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