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月桂园 发布时间: 2020-12-15 来源:本站
本学期,我们基于儿童视角、兴趣和发展需求,以“哇时刻”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观察幼儿,解读幼儿行为以及支持幼儿学习的活动。12月1日,尧辰园的全体老师集中在多功能厅,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讨,帮助教师理解“哇时刻”的深刻意义,聚焦“哇时刻”在观察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本期看点:
1. “哇时刻”和“唉时刻”的精彩碰撞!
2. 找不到“哇时刻”怎么办?
3. 看到那么多的“哇时刻”,又能怎么办?
接下来,让我们步入教研活动的现场,品一品老师们的精彩演绎吧!
徐佳佳老师观察到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胡欣楠老师分享了孩子在社会性交往方面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宋婉玉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观察到的“小班孩子入园表现”进行深入的挖掘。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色视角出发,让我们感受到“哇时刻”观察过程中的一些美好与温暖。
在轻松的分享环节之后,汪晨老师结合观察过程中的实际,提出了“唉时刻”这个话题,“关注到‘哇时刻’了,怎么理解‘唉时刻’呢?”
李成月老师——我们要分析孩子们的行为表现,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郭瑞雪老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
李文庆老师——发挥老师的智慧及教育的机智,让“唉时刻”转换为“哇时刻”。
在课程游戏化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进行了许多文章的学习,老师们的理念也一直在更新。对于“哇时刻”,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围绕着“哇时刻”的两个问题,老师们分为三组,进行了激烈的研讨
活动后,教研组长汪晨老师针对研讨情况进行了总结:“哇时刻”不仅仅是一套儿童的学习评价体系,更是一种理念,需要你从孩子的视角去解读孩子,当你觉得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的信念之后,我们的观察、学习将无处不在!
最后,葛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观察组的教研方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老师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哇时刻”在日常观察活动中的魅力,也明确了对幼儿的观察不仅仅是简单记录这么简单。相信通过一次次的现场实践,一场场的激烈研讨,老师们对于观察有更深的感悟,有更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