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79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尧辰园 发布时间: 2021-10-29 来源:本站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简单的歌词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美好的向往,更多的是让我们热爱生活,拥抱眼前,向往远方。而这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态度和行为,我们称之为 “亲社会行为”。为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陪伴幼儿成长,尧辰园社会组组长邢琦老师于2021年10月29日带领社会组全体成员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展开了理论培训与研讨。
活动伊始,邢老师就《指南》社会领域的相关内容给组员们进行了卷面的考核,帮助大家立足于理论,从而更好地展开学习与研讨活动。
活动中,老师们就你认为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成人眼中的“好孩子”是什么样?等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了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对于老师们的分享和疑惑,邢老师一一解答,并向大家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核心经验是自我意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归属感,而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安慰行为、同情心、社会公德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以及助人行为。根据邢老师的理论及视频分享,老师们发现这些内容在《指南》中都是有迹可循的,学习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指南》社会领域相关内容的理解。接着,邢老师表示幼儿亲社会行为对于幼儿全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游戏支持,还需要做好家园沟通,获得家庭的支持,更需要幼儿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的不断实践。在活动尾声,邢老师鼓励教师们在日常中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思考如何培养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为下一次的教研奠定实践基础。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仅是自身对他人、对团体乃至对社会的自我贡献,它也是完成社会化发展的一大重要指标。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让幼儿在自然体验中,慢慢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发展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相信,当我们的孩子全情投入,一定能从中感受爱与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