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月桂园 发布时间: 2023-04-01 来源:本站
要真正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上来研究和探索幼小衔接,坚持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的发展现实和可能,切实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虞永平
“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孩子们对于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品质的培养,即将步入小学,“课间十分钟”成为了孩子们近期的“热点”话题,每个人对于这段能自己支配的时间热情满满,但真正实践起来,好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热闹”。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和问题……
课间,我们的新问题
孩子们很快投入到了课间时光中,脸上都挂着难以掩饰的笑容,都为这种新的活动模式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感到兴奋不已。但是很快,一段争论引发了所有人的注意:
“你为什么到别的班去了?不可以去别的班!”
“我爸爸说课间可以去别的班找朋友玩的,他就这么说的!”
“我姐姐说可以去走廊玩但是没说可以去别的班呀。”
“反正我爸爸和我说他小时候课间就去别的班的,他还能去操场上玩呢!”
“我不信,我姐姐上三年级她没说,不信我们去问问老师!”
面对孩子们的问题,老师们也犯了难,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师的回忆,大家对于课间能不能去别的班,能不能去操场这些问题都有着不同的经验,一时间众说纷纭。“要是能去小学看看就好了。”小朋友的话点醒了我们,对呀!一起去小学看看他们的十分钟不就明白了?
事不宜迟,提议一出就得到了园长妈妈与小学许校长的大力支持,经过紧锣密鼓的安排,3月16日孩子们将迎来第一次的小学参观——“探秘课间”。
教师的思考:
小学是对于课间十分钟种种问题最权威的回答者,孩子们通过这类沉浸式参观,亲身体验与探索,能强化他们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小学的了解与向往。
参观,我们的新发现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孩子们都期待万分,大家趁热打铁,将自己对于课间还存在的问题记录了下来进行汇总,并制作出采访记录单。为了不耽误哥哥姐姐们上课,小朋友们自主进行了采访分组,并对组内进行了分工。
我们需要哪些分工呢?
采访肯定需要一个记者!
谁来当记者呢?我很想当这个记者!
记者要提问,要声音大一些让哥哥姐姐们听到。
一场记者竞聘会就此拉开序幕——让我们跟随镜头直击竞聘现场。有了记者还需要什么工作人员呢?
记者负责采访还需要有人记录哥哥姐姐们的回答。
记录员要怎么选呢?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大家决定再举办一场记录员竞聘会,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幅速写作品由大家投票选出记录又快又完整的作为记录员。
教师的思考:
分组、竞聘、投票……将权利“还给”孩子,通过提升幼儿的自主性,从而引导幼儿逐渐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自己动手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发展为适应社会的能力。
16日上午就在孩子们的翘首期盼中悄然而至,迎着徐徐春风,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怀揣着好奇心和小期待,带着对课间的疑问和憧憬在老师们的陪伴下,踏入小学的大门。
课堂上,哥哥姐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专心学习的情景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一段清脆的铃声,课间十分钟开始啦!
走廊、厕所、小操场……孩子们紧跟着哥哥姐姐们的步伐,像是初探世界的雏鸟,眼里满是亮光,用他们的方式记录下课间见闻。
小记者们也牢记使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精彩采访吧!
“叮铃铃”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本次课间探秘活动也告一段落。但孩子们对于小学的探索才刚刚起程。
幼小衔接教育不能停留在“禁止”上,而是应该鼓励各方参与,统一思想、积极作为,共同研究和切实采用解决当前问题的良策。
沉浸式的小学课间体验,让孩子们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参与,近距离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感受到了小学校园生活的无限魅力,激发了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期待与孩子们一起,在这条幼小衔接的道路上继续探索……